阿克苏市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塔里木河上游,东南部伸入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和田地区的洛浦、策勒两县交界。常住人口50.77万人,是新疆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地之一,汉族占总人口的一半,维吾尔族、回族次之,地方生产总值172亿元。阿克苏市南北最长213公里,东西最宽199公里,国土总面积1.44万平方公里,其中沙化土地面积9706.6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67.4%,南部沙漠区,位于塔里木新垦区以南,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部的一部分,约合8202平方公里。阿克苏市年降水量一般在60~90毫米,年平均降水量80.4毫米,年蒸发量1643~2202毫米,是年降水量的27倍,沙尘灾害频发,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全市人均耕地仅有1.5亩,传统作物棉花价格不稳定,农民苦于找不到脱贫门路。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中央对生态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阿克苏市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绿化建设,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牢牢抓住“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对口援疆的历史性机遇,加紧市域内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全面推进防沙治沙生态扶贫工作,通过荒漠绿化工程的实施,将荒漠生态经济的发展作为阿克苏林业提质增效、实现生态与产业协调、创新绿色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全力打响生态脱贫攻坚战。 一、大力实施阿克苏河百万亩生态建设工程 2015年9月,阿克苏地委决定实施阿克苏河、渭干河流域双百万亩生态建设工程,进一步弘扬柯柯牙精神,突出重点、扩大面积、提升质量,做大做强生态建设工程,着力破解生态脆弱难题,建设南疆重要的生态治理先行区、特色产业优势区、生态涵养功能示范区,普惠各族人民,建设更加完善的生态体系,构筑坚实的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根基。阿克苏河流域生态建设工程规划总面积126.34万亩,总投资31.31亿元,工程覆盖两县一市,核心区域在阿克苏市,规划总面积48.4万亩,用五年时间完成人工造林33万亩、封沙育林15.4万亩。阿克苏市按照“五年规划、三年完成”的目标要求,于2017年年底全面完成规划建设任务,累计造林49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4万亩、封沙育林15万亩。 二、启动空台力克区域百万亩荒漠绿化工程建设 通过前期的柯柯牙生态绿化工程、阿克苏河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阿克苏的东北面和西北面已被层层绿色所包裹、昔日的风沙已被有效遏制,随即阿克苏市委、政府将目光转向阿克苏东南面的风沙前沿阵地——空台力克区域,吹响了又一个百万亩荒漠绿化工程的号角。通过地、市主要领导多次实地勘察调研、多方征求听取意见、充分论证后,按照规划先行,分期实施的原则提出了优化完善、科学合理、经济实用、易于操作的生态规划。根据空台力克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环境条件,采取人工造林和封育相结合的造林模式。规划总面积104.71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5.7万亩、封育保护69.01万亩。工程分三年实施(2018年实施,2020年完成)。按照因地选树和农田林网标准化建设要求,选择抗旱耐盐碱的防护林和市场经济效益好的经济林为主。按照工程规划,2018年计划完成人工造林10万亩、封育20万亩,春季已完成植树造林4万亩。到2020年荒漠绿化工程实施后,项目区生态环境质量将得到极大改善,生态系统呈现良好发展趋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坚持机制创新,撬动社会资本参与 阿克苏市坚持把生态文明作为实现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落实退耕还林惠民政策,坚持“环境美、聚民心”,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治理、植树造林的积极性,通过“购买式造林”模式,鼓励贫困户承包造林绿化工程,助推脱贫攻坚。工程启动以来,通过各级政府科学规划,高位推动,市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综合治理,部门联动、落实责任,聚力推动、持续建设,工程建设稳步推进。项目管理上,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依托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等工程,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绿化。在造林过程中,采取义务植树与企业自主造林相结合模式,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为调动社会力量造林积极性,鼓励种植企业、合作社采取分红的方式开展造林绿化。从根本上实现了该区域森林资源和森林覆盖率持续“双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的局面。 四、坚持产业拉动,助力脱贫攻坚不间断 阿克苏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发展特色林果经济林作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点内容。在全面推进阿克苏河、空台力克区域百万亩荒漠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生态林和经济林协同布局,科学配置生态林和经济林比例,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备的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在保护生态可持续的同时,兼顾林业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可以说,发展林果经济既是生态工程又是民生工程,特色林果业已成为富民产业。通过不断夯实林果实质增效,阿克苏市把着重点放到如何提质增效方面,从根源上强化群众劳动技能,完成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转变,不断完善果农的林果业知识技能,借助自力脱贫致富。为10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632.4亩林果提质增效,按照1000元/亩标准给予奖励。根据各贫困户果园不同树种、树龄情况,持续性的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工作,确保技术管理措施的落实。通过招标采购物资的方式,加大贫困户果园的物化投入,保障果品的质量产品效益,制定维语版的各树种每月技术管理措施,为贫困果农的丰产增收做好服务工作。 五、选聘生态护林员,为贫困户创造就业机会 阿克苏市结合森林资源、管护难易程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量等实际情况,加大贫困户吸纳入生态护林员队伍建设,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从贫困户中选择159名生态护林员,每人每年给予1万元补助的标准给予基础性开展林果业技术服务的基本资金保障。在开展技术服务过程中,通过统一的培训指导,使生态护林员掌握主要的林果管理技术,达到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后,农户会选择购买技术服务,生态护林员组成的服务队伍通过开展有偿的技术服务收取劳动报酬,通过基本的扶持、不断的培育,最终将技术服务推向有偿服务市场。这种扶贫模式也是一种正能量的传播,好吃懒做是没有好生活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创收,以一传十,以十带百,能够让更多的贫困户看到希望。 六、整合部门资金,打造“嵌入式”发展新村。 为构建大扶贫格局,阿克苏市整合交通、水利、国土、林业、扶贫等项目资金以及援疆资金,进行整村推进,鼓励村民搞养殖、发展庭院经济。通过大力开展绿化工程,在未利用沙化土地建设嵌入式居住点,每户1座大棚、1个庭院和几亩果园,形成了有房子、有产业、有致富的途径。果园周围的戈壁滩上栽种了杨树、胡杨等生态林,等于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灾害减少了,农民收成也好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的信心更强了、动力更足了。坚持把阿克苏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空台力克区域百万亩荒漠绿化工程作为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行动,大力培育和普及生态文明知识,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力量。 通过多年持续推进荒漠化造林,阿克苏市生态环境极大改善,农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盐碱化现象得到明显缓解,城区风沙危害明显下降。据阿克苏地区气象部门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发生区域性沙尘天气同比减少了20余次,地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60%以上,阿克苏河、多浪河等11条河流水质优良比例达98.7%。生态环境的改善为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但防沙治沙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认真总结前期工作,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勇挑重担、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坚持“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地推进这一惠及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为阿克苏市50万人民创造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幸福家园,打赢这场生态脱贫攻坚战。
|
开办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
主办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办公室
承办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宣传信息中心